活动预告|“教我如何不想她”广州对谈
活动日程
对谈人
那荣锟,宥予
主持人
冯俊华
时间
11月18日(周六)19:30
地点
前台osf(广州市海珠区晓园北路3-30号)
主办
北京中间美术馆、高压俱乐部
联合主办
铸刻文化、单读
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持续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策展人通过展览和出版项目呈现对于赵文量、杨雨澍两位艺术家作品和文献研究的成果。
截至目前举办的4场展览从多个切面展示了赵文量和杨雨澍在20世纪50-80年代以风景写生为主的绘画实践。在策划本次“叫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展览中,那荣锟发现一组1980-1982年画母亲的钢笔速写,这使她摸索到一条较为隐秘的创作线索。1980年,赵文量年近九旬的母亲因血栓导致左腿高位截肢瘫痪在床,吃喝大小便,包括翻身,都要赵文量帮忙。自此,他不间断地照料母亲6年,与外界的交流变少,只能抽空在家中创作。1985年12月,母亲去世,赵文量自己也因长期的辛苦病倒。1986年5月,他和杨雨澍去青岛写生并疗养。
在从母亲这一线索观看和重访赵文量60年代至90年代作品的过程中,年轻的策展人那荣锟看到不同境况带给一个人的影响。面对死亡、面对此起彼伏的社会浪潮,我们该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这些作品带给她很深的触动,同样情况下,自觉做不出和赵文量一样的选择。展览开幕后,铸刻文化、单读发布了宥予的新书《撞空》。“边界似有却无,惯性让人一直滑落。”这句话的确说到了同龄人的心里。在阅读时,那些大段大段第一视角的描述总让人联想到赵文量1981、1984年的日记,关于日常,关于妈妈,关于死亡和爱。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生活环境是如此不同,却能在某种被动/主动的边缘里看到他们的共性。宥予在疫情中写作这本书的状态和赵文量这一时期的创作状态也隐有呼应,在“山洞”中不断思考、尝试。
缝裤衩,1983年早晨(艺术家刘是拍摄赵文量)
在广州前台osf朋友们的帮助下,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把展览“叫我如何不想她”延续到南方,也有幸邀请《撞空》的作者宥予来与中间美术馆策展助理那荣锟一起对话。作为一个案例,赵文量的经历和绘画对今天的我们依旧有所启发。
那个声音说,我们仿佛拥有了个体的自由,但我们特别无力,我们似乎有所选择,但仍是沿着一条划定的路,没有找到新的路途,并且傲慢地认为,另一些人过着一种不值一提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生活到底哪里更值得得意?难道就因为我们会读几本书,会去美术馆,会大谈特谈法律、IPO、贸易、鲁本·奥斯特伦德、帆船、跳伞、福柯、《致命女人》和美国总统?还是我们有山姆会员店和盒马超市,在夜店和KTV里扭动身体,在公园的草坪上悠闲地吃烤肉?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有人把食物送到门口,这种便利,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吗?它们更值得过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我们的优越感?
……
我们真有过更好的时代吗?历史书上点缀着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光彩,可是,我看不到这里面我们的位置。我们是一片无声的黑暗,我们从来没有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在所有历史中,我们都在过着一种被允许的生活……防火门开了,我倒在地上,被门夹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就这样繁衍下来。也许我们都是胜利者的后代,现在轮到我们做一个失败者。我们甚至都没有感到不甘,反而特别会回避这种失败,明明顺应了正在滑落山坡的巨大车轮,还认为获得了某种个体的胜利……我爬起来,踩上楼梯,碰倒了小油漆桶里的烟蒂尸体,但我闻不到气味,我向上爬,前面放着一块金属隔栏……但,即使在战争中,被压迫被奴役时,在望不到尽头的灾荒里,在人的尊严一遍遍沦陷时,人们仍会在那里相爱,在那里伤心,在那里痛苦,人们努力经营自己的日子,不管那是怎样的日子,我们都不能傲慢地说,那是不值得一过的生活……
摘自宥予《撞空》。
《撞空》宥予 著铸刻文化/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8月
嘉宾介绍
宥予,1990 年生,河南夏邑人。近几年在广州专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撞空》,中短篇小说《东边、七下、猪八戒》《塞里史龙洞》等。
那荣锟,北京中间美术馆策展助理。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关注社会中被忽视、遗忘的碎片,策划有展览“教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编辑有画册《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20世纪20—80年代摄影的人文实践》。
海报设计:刘欣玥
文字:那荣锟
排版:朱雅楠
正在展出 What's On
北京中间美术馆
Beijing Inside-Out Art Museum
意义
Meaning
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
Zhao Wenliang & Yang Yushu Art Centre
教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
How Can I Rid My Mind of Her: "Mother" in Zhao Wenliang's Paintings